6686体育·(中文)-官网下载·app·浏览器
杏彩体育【食品专业面对面】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发布:2023-06-29 13:57:20 浏览:

  杏彩体育app下载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51个教学单位,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39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18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420人,其中教授2407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外聘杰出教授5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入选者89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其中包含2个筹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19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

  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籍学生72291人(全日制69341人、非全日制2950人),其中预科生148人,本科生41506人,专科生285人,硕士生20749人(全日制18180人、非全日制2569人),博士生8496人(全日制8115人、非全日制381人),留学生1107人。

  学校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高起点国际交流合作、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吉林工业大学1978年创建的牧机专业,1995年首次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现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吉林大学第一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类专业认证的专业,至今已通过三次延期认证。该专业曾被中国人民确定为国防生委托培养专业,入选了国家首批卓越农林计划建设试点。201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为并列16名。2018年入选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A类建设专业和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B类建设点。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始终传承“为人、为学、为师、为国”的育人理念,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育人体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博士生导师17名,硕士生导师35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92%以上具有博士学历,50%以上教师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工作或留学经历。现有双聘院士1人,部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4人,校级人才14人。

  学院经过了多年学科建设,形成功能食品生物制造、食品化学与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与品质检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有食品化学基础、食品微生物与安全检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工艺、功能食品评价和食品分析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5000余台套,设备总值近亿元。

  学院累计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省级、校企合作各类科研项目44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1.3亿余元。共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3件,转化13件,获奖20项;发表学术论文94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50余篇,他引次数400余次,EI检索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

  学院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通过文化育人杏彩体育、实践育人、创新育人,实现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食品行业学术及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假期社会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先后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总决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等荣誉。毕业生活跃在食品行业领域,成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秉承“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创新为魂”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工程能力,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结合学生人才成长需求,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 ,体现学科交叉,理工渗透,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与技术,具备解决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生入学后实行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五学期开始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本学科主要面向的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学科为吉林省优势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在办学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注重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并重”的办学特色。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具备解决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食品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研发、生产、检验、流通、销售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可选择通过保研、考研、直博、自主申请出国、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在校内及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硕/博士阶段深造,也可报考市场监督管理、海关、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公务员。

  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在加强食品科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理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通过细胞分子生物技术、动物检疫、卫生毒理、免疫学等课程学习及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激励机制,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和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较系统地掌握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复杂问题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免疫学、食品检疫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

  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相关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创新实践、自我发展、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领域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具备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食品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预期能够胜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重要岗位工作。

  刘静波,工学博士,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2018-2022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委员、食品类专业认证委员会成员、亚洲蛋品协会副会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蛋品加工分会副会长、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营养与功能食品、蛋品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博导基金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分题2项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件,授权39件,企业转化4件。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被认定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6项等。

  张铁华,1970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唐敖庆领军教授、院长,吉林省动物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佐丹力健康食品研发中心主任,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吉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食品科学专业从事过博士后研究,美国佛蒙特大学营养与食品专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空间微生物学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药学会保健食品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林蛙产业协会副会长等,兼任《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eFood》等国内外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乳品与生物技术、食品精深加工与安全控制,先后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分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等各类课题20多项, 获得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其中专利转化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编写教材20余部。主讲《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设计》《乳品科学与技术》《功能性食品》等课程,主持吉林省和吉林大学教改课题3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指导学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比赛获得全国金奖、康师傅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二等奖及最佳设计创意奖等。

  孙春燕,1977年9月出生,理学博士杏彩体育,博士生导师,入选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岗位。现任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吉林省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理事、吉林省食品学会理事、吉林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理事、吉林省检测技术协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引进人才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h指数20,有2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以第一完成人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学术奖励4项。获吉林大学“三育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参与撰写英文著作2部,中文教材2部。主持本科生校级教改项目2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余项,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奖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5人获吉林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2名研究生获吉林省优秀硕士论文,1名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宁波和西宁成功召开前两届“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杏彩体育,将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于2021年9月18-19日在河南郑州共同举办“2021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