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体育·(中文)-官网下载·app·浏览器
三亿体育又有大动作!事关萍乡食品产业
发布:2023-08-16 06:03:42 浏览:

  三亿体育为贯彻落实全市动能培育提速行动,推动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大食品”“大健康”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增量聚焦‘四二’培育”决策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做大做优做强做特食品产业,全面推动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为萍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绿色发展。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突出发展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食品加工向设施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链。

  坚持企业主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广先进技术集成应用,提升骨干企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坚持品牌引领。强化政企联动、政商协作,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培育发展知名企业和品牌,全面提升萍乡食品产业美誉度和影响力。

  坚持创新驱动。建立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食品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赋能,支持全方位、多领域的食品科学研究,围绕重点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

  坚持安全为本。坚持依法治企、质量强企、诚信塑企,创新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机制,强化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巩固和提升休闲食品、辣食制品、酱腊肉制品以及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等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预制菜、方便食品、功能食品、未来食品等风口产业。力争到2025年,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加工水平大幅提升、品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食品产业规上企业年主营收入实现55亿元以上,其中: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企业15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3家以上。

  (一)实施原料基地建设工程。聚集加工需求,以打造湘赣边农产品加工基地为主抓手,推动优质稻米、草地畜牧、设施蔬菜、油菜油茶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萍乡两头乌猪、杜仲绿色生猪、赣西黑山羊、莲花麻鸭、莲花白鹅、武功紫红米、肉牛、肉兔、小龙虾等产业化进程。支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设一批粮油、辣椒、大豆、畜禽(蛋)等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原料供应本地最大化。力争到2025年,湘赣边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食品产业源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以下责任单位中均包含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不再列出)

  (二)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建立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台账,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路径,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精准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头部企业三亿体育、链主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支持企业技改升级、产能提升、自主创新、数字化转型等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方式整合资源、兼并重组,成为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各县区要集成资源要素,择优培育5-8家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品牌效应好的企业,推动企业产能倍增和上规入统。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到26家以上,培育1家年主营收入20亿以上企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农发集团)

  (三)实施园区平台建设工程。科学编制食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一园多区”模式,市县联动,加快建设萍乡食品科技产业园,利用1年半时间,聚力打造一个功能融合、绿色循环、智慧运营、平台虚拟的产业平台。通过“企业租赁”和“企业自建”等多种形式,引导食品企业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充分挖掘地方传统美食,积极创建一批食品特色小镇,引导和推动食品小作坊规范化、集聚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一园多区”入驻企业数量达到30家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达4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发集团、市发改委、市资规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加强政校企科技对接,广泛开展引才引智引技行动。依托高等院校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平台优势,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引培、成果转化等产学研用合作。深化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支持食品企业创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室、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南昌大学共建湘赣边食品现代产业研究院,填补市级食品科学机构空白。组织开展“科技入企”和交流培训活动,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重点科研项目进入省、市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名单。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食品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加工方式变革、管理手段创新,实现食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五)实施冷链物流配套工程。加快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增强冷链流通能力,提高配送效率,实现产销配送无缝对接。支持原料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优先实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等项目,改善冷藏保鲜、冷链配送等设施条件,建立覆盖基地贮藏、物流配送、市场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链配送系统。各县区要加快物流园区、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流通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培育亿元流通企业3家以上,冷链物流园区实现县区全覆盖。(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实施产品质量保障工程。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强检测体系、监管体系、追溯体系以及标准体系等建设,加强市、县食品检测平台建设,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支持萍乡食品药品检验所和萍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添置仪器设备、扩大检测范围和提升检测能力,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检测服务。加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提升风险管控、防范和处置能力。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到2025年,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

  (七)实施产业招大引强工程。聚焦预制菜、方便食品、功能食品、未来食品等重点领域以及大型粮油、畜禽、果蔬等加工产业,围绕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山东、河南、福建等重点区域,紧盯中国500强、行业100强等知名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园区招商、展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市每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三亿体育,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1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国投集团、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发集团、市供销社)

  (八)实施品牌创建提升工程。加强“品萍乡”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积极融入“赣鄱正品”和“湘赣红”两大全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有机、绿色、地理标志和富硒、富锌产品认证,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每年组织企业参加2-3次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博览会和展销会。每年举办1次“品萍乡”绿色食品展销会。加大名优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讲好萍乡特色食品故事,提升“萍”字品牌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到2025年,培育3个以上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食品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发集团、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广新旅局、市新闻传媒中心)

  (九)实施市场营销保障工程。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平台以及大型商超的对接合作,支持食品企业在网络销售平台开设专区或旗舰店,在大型商超上架产品或设立专柜。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网络销售平台建设,采取“互联网+零售”“制造+电商”“营销+社交”等多种模式,通过创意包装、讲好故事等途径,打造“品牌企业”“网红食品”,提高品牌知名度,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各县(区)要积极开展“消费助力”活动,优先引导本地名优食品进机关、学校、工厂等食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农发集团)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一个新动能、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方案、一支产业基金、一个扶持政策”原则,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从相关成员单位抽调一名业务骨干,组成食品产业工作专班,集中办公,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事项进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成立萍乡市食品产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各县(区)应成立相关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举措三亿体育,落实责任分工,形成部门协同、市县联动、齐抓共推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发集团、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二)优化发展环境。以深入开展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和作风建设提效行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开展“容缺”审批,优化审批环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通政企互动“直通车”,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挂点制度,开展“一对一”服务。不断总结提炼食品产业发展典型经验做法,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新闻传媒中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创设食品产业发展基金,汇集部门资源要素,形成食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大礼包”,制定产业奖补和扶持细则办法。采取“资金+基金+项目”方式,加大对企业扩大规模、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三亿体育、装备升级、品牌建设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降低食品企业用水、用电、用气等生产成本。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安排配套资金,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大对食品产业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资规局、市税务局、市农发集团)

  (四)强化督导问效。压实工作责任,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促、每季一会商、每年一交流评比”工作推进制度,准确掌握工作动态和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协调解决困难与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将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对县区年度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进行问责处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三亿体育、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发集团、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